
没本事的人才去当老师吗 我的语文众师相
2023-09-12 14:02
精选回答
没本事的人才去当老师说法不实,从小学启蒙到师范毕业,每个学习阶段的老师都在我人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那些鲜活的语文众师相一直留存在记忆深处,有欢笑,有忧伤,更有一份浓烈的思念。
1、刘老师
我的语文启蒙老师是一名代课老师,他当过兵,时常穿着一件军绿色上衣,皮肤黝黑,浓眉大眼,走路昂首挺胸,说话铿锵有力,自带几分威严,上起课来绘声绘色。
他总是在我们注意力最集中的黄金时间内高效完成新课教学,随后作业练习,现做现改,只要全对便可提前出去玩耍。这让大家的积极性分外高涨,听起讲来聚精会神,作业写得工工整整,暗自较劲谁能像王者一般最先走出教室,傲视那些还留在教室的小伙伴。
刘老师是一个有趣的人,课余时间会给我们讲他在部队上的事,讲他的枪法如何的准。这一点是得到印证的。那时枪支管理还不规范,老师手头有一支猎枪,午间时分,他独自一人扛枪进入学校后山,一声枪响,不一会儿就能看到他枪尖挑着野兔喜出望外地回来。后来,老师们形成了一种默契,只要听到后山枪响,便迅速地忙活起来,准备加餐。
山中冬季寒冷,学生开始倦怠,迟到现象日益严重,老师们即便使出浑身解数,仍收效甚微。关键时刻,刘老师宣布:每天早上前十名到教室的同学可以依次将自己的名字写到黑板上。这一招,迅速掀起了一股争先恐后赶早到校的热潮,没有最早,只有更早。为了让自己的名字能在黑板上占有一席之地,饿着肚子出门、打着电筒上学的大有人在。
“妙招”在全校推广,不论成绩优劣,不论家庭条件,大家处于同一起跑线,谁都有机会竞争上榜,早到校早读书一时间蔚然成风。那时老师教学不要求用普通话,学生读书更是清一色本地口音。教室里拖音拖调的歌唱式早读声此起彼伏,听着不免让人觉得好笑,但那份生机,那份欢乐,那份升腾的希望响彻山间,久久回荡。
刘老师不是科班出身的师范生,却把班上管得井井有条,把学生管得服服帖帖,让其他老师深感佩服。究其根本,在于刘老师不拘泥于书本中的条条框框,而是充分运用同理心,掌握了学生的兴趣点,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作风,与赏罚分明的考核手段综合运用,让我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了良性、有序的竞争。
2、庞老师
读五年级时,教我们语文的庞老师是一名刚毕业的中师生,圆圆的娃娃脸上架着一副厚厚的近视眼镜,看上去比我们大不了几岁。
庞老师长相和善,脾气温柔,上课之余,手里总是捧着各种文艺书籍,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文青”。一些大家都不了解的新鲜事物、教学方式被他带到了山里,为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他的口中,我第一次知道城里的学校宽敞美丽,设施齐全;城里的老师不是包班教学而是分科教学;城里的学生有统一的校服,有很多的课外读物,还有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这让我对外面的世界格外向往,憧憬着某一天也能在那样的学校里读书。
庞老师曾试图在班里推行统一的校服,大家心潮澎湃。然而在缴几块钱学费都困难的偏远乡村,又有几个孩子能从家长那里要到校服钱呢?
庞老师的想法因此而搁浅,但他并不气馁,又一个计划隆重登场。他坚信阅读是学好语文的钥匙,自费订阅了多种报刊读给学生听,同时鼓励每个学生订阅一份自己喜欢的小报交换着阅读。这样的提议在当时的乡村是大胆的、疯狂的,是不被家长理解,甚至要被家长骂娘的。好在那时订阅一份小报并不算太贵,很多父母禁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最终掏了腰包。
庞老师有一种天然的文艺气息,让我们在不经意间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那时他尤爱蒋大为,不仅蒋大为的歌不离口,就连衣着都学蒋大为那样常穿一袭白装,像极了一个流落大山的王子。他会用口琴在教室里激情四溢地为我们吹奏《骏马奔驰保边疆》,也会赶时髦,兴致勃勃地教我们唱《敢问路在何方》。
事实证明,庞老师的坚持是正确的。他推荐的书报打开了我们想象的翅膀,养成了我们阅读的习惯,让我们有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底气。他用艺术的熏陶启迪了我们的心灵,点燃了我们的梦想,更让我们明白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3、傅老师
初中时代,印象最深刻的语文老师要数傅老师。他身材纤瘦,皮肤白皙,文质彬彬,特别注重形象管理,常常西装革履,头发油光可鉴,皮鞋锃光瓦亮,戴一副墨镜似的眼镜,留一撮小胡子,透出几分清高,还有几分酷帅。
傅老师的“傅”不是自负的负,尽管他的举动难免有时会给人一种自负的错觉。他并不只是表面光鲜,他阳光、睿智、干练、自信,而且很好相处。
对于学生,傅老师是真诚的。课里课外,他谈笑风生,认真倾听,答疑解惑,和我们打成一片;寒来暑往,他嘘寒问暖,疏导心理,对我们关爱有加。
几番下来,同学们和傅老师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我也不例外,课后常常同他争论问题、分析人物,即便后来上了师范,假期仍会找他借书,品读文学,探讨人生,他总是乐此不疲,毫无保留。
对于教学,傅老师是严谨的。课前精心准备,大量查阅资料,反复钻研教材,讲义上的笔记密密麻麻。正因为教学内容烂熟于心,他上课时总是自信满满,沉浸式的朗诵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让人身临其境;探讨式的讲解妙语连珠、深入浅出,令人心驰神往;拓展式的练题启迪智慧、引人入胜,让人久久冥思。
对于教改,他是大胆的。初三毕业前的关键时期,他要在班上推行学生自主式学习。这个想法无疑是冒险的,校长反对,同事着急,他却坚持己见,认为自己只要在前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推进教学改革肯定成竹在胸。
正如傅老师所言,早在一开始接手我们班,他就特别注重学生自主式学习的习惯养成。如何预习,如何带着问题去学习,如何在学习中解决问题,他逐一讲解示范。一开始,很多同学跟不上这种节奏,感觉很吃力,但经过反复训练后,大家逐步找到了有效的学习规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灌输式教会一篇课文,学生收获的仅仅是一篇文章的知识,而自主式学会一篇课文,收获的却是打开无数篇文章的方法。傅老师让我们找到开启知识宝藏的钥匙,让我们应对学习时轻松自如,终身受益。
时光飞逝,转眼几十年过去,几位老师青丝变白发,我在心里默默祝福桃李满天下的他们:每天都是健康的、快乐的!
□唐益明
1、刘老师
我的语文启蒙老师是一名代课老师,他当过兵,时常穿着一件军绿色上衣,皮肤黝黑,浓眉大眼,走路昂首挺胸,说话铿锵有力,自带几分威严,上起课来绘声绘色。
他总是在我们注意力最集中的黄金时间内高效完成新课教学,随后作业练习,现做现改,只要全对便可提前出去玩耍。这让大家的积极性分外高涨,听起讲来聚精会神,作业写得工工整整,暗自较劲谁能像王者一般最先走出教室,傲视那些还留在教室的小伙伴。
刘老师是一个有趣的人,课余时间会给我们讲他在部队上的事,讲他的枪法如何的准。这一点是得到印证的。那时枪支管理还不规范,老师手头有一支猎枪,午间时分,他独自一人扛枪进入学校后山,一声枪响,不一会儿就能看到他枪尖挑着野兔喜出望外地回来。后来,老师们形成了一种默契,只要听到后山枪响,便迅速地忙活起来,准备加餐。
山中冬季寒冷,学生开始倦怠,迟到现象日益严重,老师们即便使出浑身解数,仍收效甚微。关键时刻,刘老师宣布:每天早上前十名到教室的同学可以依次将自己的名字写到黑板上。这一招,迅速掀起了一股争先恐后赶早到校的热潮,没有最早,只有更早。为了让自己的名字能在黑板上占有一席之地,饿着肚子出门、打着电筒上学的大有人在。
“妙招”在全校推广,不论成绩优劣,不论家庭条件,大家处于同一起跑线,谁都有机会竞争上榜,早到校早读书一时间蔚然成风。那时老师教学不要求用普通话,学生读书更是清一色本地口音。教室里拖音拖调的歌唱式早读声此起彼伏,听着不免让人觉得好笑,但那份生机,那份欢乐,那份升腾的希望响彻山间,久久回荡。
刘老师不是科班出身的师范生,却把班上管得井井有条,把学生管得服服帖帖,让其他老师深感佩服。究其根本,在于刘老师不拘泥于书本中的条条框框,而是充分运用同理心,掌握了学生的兴趣点,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作风,与赏罚分明的考核手段综合运用,让我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了良性、有序的竞争。
2、庞老师
读五年级时,教我们语文的庞老师是一名刚毕业的中师生,圆圆的娃娃脸上架着一副厚厚的近视眼镜,看上去比我们大不了几岁。
庞老师长相和善,脾气温柔,上课之余,手里总是捧着各种文艺书籍,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文青”。一些大家都不了解的新鲜事物、教学方式被他带到了山里,为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他的口中,我第一次知道城里的学校宽敞美丽,设施齐全;城里的老师不是包班教学而是分科教学;城里的学生有统一的校服,有很多的课外读物,还有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这让我对外面的世界格外向往,憧憬着某一天也能在那样的学校里读书。
庞老师曾试图在班里推行统一的校服,大家心潮澎湃。然而在缴几块钱学费都困难的偏远乡村,又有几个孩子能从家长那里要到校服钱呢?
庞老师的想法因此而搁浅,但他并不气馁,又一个计划隆重登场。他坚信阅读是学好语文的钥匙,自费订阅了多种报刊读给学生听,同时鼓励每个学生订阅一份自己喜欢的小报交换着阅读。这样的提议在当时的乡村是大胆的、疯狂的,是不被家长理解,甚至要被家长骂娘的。好在那时订阅一份小报并不算太贵,很多父母禁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最终掏了腰包。
庞老师有一种天然的文艺气息,让我们在不经意间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那时他尤爱蒋大为,不仅蒋大为的歌不离口,就连衣着都学蒋大为那样常穿一袭白装,像极了一个流落大山的王子。他会用口琴在教室里激情四溢地为我们吹奏《骏马奔驰保边疆》,也会赶时髦,兴致勃勃地教我们唱《敢问路在何方》。
事实证明,庞老师的坚持是正确的。他推荐的书报打开了我们想象的翅膀,养成了我们阅读的习惯,让我们有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底气。他用艺术的熏陶启迪了我们的心灵,点燃了我们的梦想,更让我们明白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3、傅老师
初中时代,印象最深刻的语文老师要数傅老师。他身材纤瘦,皮肤白皙,文质彬彬,特别注重形象管理,常常西装革履,头发油光可鉴,皮鞋锃光瓦亮,戴一副墨镜似的眼镜,留一撮小胡子,透出几分清高,还有几分酷帅。
傅老师的“傅”不是自负的负,尽管他的举动难免有时会给人一种自负的错觉。他并不只是表面光鲜,他阳光、睿智、干练、自信,而且很好相处。
对于学生,傅老师是真诚的。课里课外,他谈笑风生,认真倾听,答疑解惑,和我们打成一片;寒来暑往,他嘘寒问暖,疏导心理,对我们关爱有加。
几番下来,同学们和傅老师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我也不例外,课后常常同他争论问题、分析人物,即便后来上了师范,假期仍会找他借书,品读文学,探讨人生,他总是乐此不疲,毫无保留。
对于教学,傅老师是严谨的。课前精心准备,大量查阅资料,反复钻研教材,讲义上的笔记密密麻麻。正因为教学内容烂熟于心,他上课时总是自信满满,沉浸式的朗诵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让人身临其境;探讨式的讲解妙语连珠、深入浅出,令人心驰神往;拓展式的练题启迪智慧、引人入胜,让人久久冥思。
对于教改,他是大胆的。初三毕业前的关键时期,他要在班上推行学生自主式学习。这个想法无疑是冒险的,校长反对,同事着急,他却坚持己见,认为自己只要在前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推进教学改革肯定成竹在胸。
正如傅老师所言,早在一开始接手我们班,他就特别注重学生自主式学习的习惯养成。如何预习,如何带着问题去学习,如何在学习中解决问题,他逐一讲解示范。一开始,很多同学跟不上这种节奏,感觉很吃力,但经过反复训练后,大家逐步找到了有效的学习规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灌输式教会一篇课文,学生收获的仅仅是一篇文章的知识,而自主式学会一篇课文,收获的却是打开无数篇文章的方法。傅老师让我们找到开启知识宝藏的钥匙,让我们应对学习时轻松自如,终身受益。
时光飞逝,转眼几十年过去,几位老师青丝变白发,我在心里默默祝福桃李满天下的他们:每天都是健康的、快乐的!
□唐益明
达州找工作就上达州招聘网达州58同城招聘达州百姓网招聘达州智联招聘达州前程无忧达州BOSS直聘达州猎聘网达州赶集直招达州兼职网达州58同城兼职达州百姓兼职达州1010兼职达州斗米兼职达州兼职吧达州赶集兼职一站式招聘平台
相关问答
2023-09-28
2023-09-01
2023-08-11
2023-03-17
2023-03-16
2024-05-13
2024-05-06
2024-04-24
2024-04-15
2024-04-08
2025-03-05

2025-03-03

2025-02-25

2025-02-24
2025-02-22

刚刚更新
最新人才
乌海团结新村新农人苏小环简历
2024-04-24
宁波江丰生物董事长刘炳宪简历
2024-04-15
乌海工匠姜明学简历
2024-04-08
浙江帅康电气张磊简历
2024-04-07
乌海天笠挂毯技艺传习所王中耀简历
2024-04-02
星河实验小学五星级教师
德育先进工作者
全国人才招聘网
安徽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陕西
山东
山西
四川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招聘网
58同城网招聘
百姓网招聘
赶集直招
智联招聘
前程无忧
猎聘网
BOSS直聘
兼职网
58同城网兼职
百姓网兼职
赶集兼职
1010兼职
斗米兼职
兼职吧
找工作热门城市
北京
重庆
长春
长沙
成都
常州
大连
东莞
恩施
佛山
福州
广州
贵阳
哈尔滨
海口
杭州
合肥
湖州
惠州
济南
嘉兴
昆明
兰州
廊坊
马鞍山
绵阳
南昌
南京
南宁
宁波
濮阳
青岛
日照
三亚
上海
深圳
沈阳
石家庄
苏州
太原
天津
无锡
武汉
西安
厦门
咸阳
烟台
镇江
郑州
中山
珠海
本网站上述内容为用户提供,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果您发现回答有误、需要更新或删除,请联系我们处理。